“舜帝文化万里行”活动作为2005年湖南省公祭舜帝大典的前奏,于8月20日在北京慕田峪长城启动。“舜帝文化万里行”由文化名人、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题写。
何光岳在《舜裔源流》有虞氏妫姓的名义中说:“潘县在今河北涿鹿县保岱乡。是自古以来,皆承认舜最早的都城是潘、怀来、涿鹿、延庆三地相连,据此看来,则有虞氏发源于延庆之舆夷。舆夷即虞夷的同音字,后分布于妫水而建立根据地于潘。”延庆虞夷为最早舜的根据地所在,离慕田峪长城极近,因此,“舜帝文化万里行”活动特选择慕田峪长城为活动起点。
2005年8月20日,慕田峪长城锣鼓喧天,金狮劲舞。9时18分,慕田峪长城管理处主任刘进武与九嶷山宁远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刘卫华在长城脚下取了“圣土”,装入凤簋,由两名长城使者护送至主席台。随后,文化学者、湘籍名士、中外旅人游客都在红色长绸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摁下了表示华夏同心颂舜德的手印。最后,装着长城圣土的凤簋用黄绸盖封移交给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会长周永亮先生。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贺同新将鲜艳的“舜帝文化万里行”活动主题旗授给九嶷山舜帝陵所在地宁远县县委宣传部长邓晓忠。至此,“舜帝文化万里行”大型文化传播考察活动车队正式发车启程。
“舜帝文化万里行”考察团由专家、学者、记者及舜帝后裔代表等19人组成,沿着舜帝当年在华夏大地或生产生活过或摄政管理过或南巡视察过的足迹,途经北京、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南九省市。行程九万多公里,一路九万多各地领导及舜帝后裔参加了“虞舜圣土”的采集、传递、拜祭活动,进行广泛地舜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舜帝文化万里行”活动的第一站选择在河南濮阳。孟子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河南濮阳与山东菏泽紧邻,古时同属一地,尧舜时期属于东夷。据史料记载和研究考证,舜生于诸冯姚圩,姚圩即是今濮阳徐镇。虞舜早期生活在河南濮阳山东菏泽一带,晚年南巡死于湖南九嶷山。考察团在濮阳市、濮阳县两级政府的配合参与下先后在濮阳县徐镇(姚圩)、濮阳岗上村(舜耕历山处)以及濮阳瑕丘(负夏)举行了隆重的寻访历史陈迹和现代遗风等祭拜活动。
“舜帝文化万里行”活动的第二站是浙江上虞。史载:舜避丹朱于上虞,“百官从之,舜与诸侯会事讫,因相娱乐故曰上虞。”相传帝尧死后,舜为避尧的儿子丹朱之乱而到了浙江绍兴的上虞。由于舜的到来,上虞政治清明,人们安居乐业。上虞成了又一舜城。上虞有舜江、舜井、舜山,处处可见舜的足迹,更有舜帝美德相以为继,代代相传。考察团在上虞由当地79岁的舜裔姚阳潮老人从象耕公园的群象雕塑前取了圣土装入凤簋,又用上虞特产青瓷瓶从舜井中取了圣水,并用角竹条沾圣水浸洒、润泽凤簋内的圣土,使圣土与圣水交融,以表征舜帝睿智、公信、仁善和合为一。
“舜帝文化万里行”考察团在福州长乐市郑和广场海岸举行了遥邀台湾同胞祭舜仪式。长乐市与台湾隔海相望。在郑和广场,高大的石雕像临海矗立,遥遥望着祖国美丽的宝岛台湾。考察团与当地全国政协委员陈及霖,高举装着圣土的凤簋站在海岸边,礼拜三次,揭开凤簋,捧出一把采自北京长城、河南濮阳、浙江上虞的圣土,满怀深情地撒入海水之中。现场参加活动的人们祈祝声四起:“华夏归根,四海同心,传承舜德,光大文明。”
在广东境内,考察团举行了系列祭祖和文化考察活动。
“舜帝文化万里行”历时十九天,考察团回到了舜帝葬地湖南宁远舜陵镇舜帝广场。当考察团成员手捧满载虞舜圣土的凤簋走出车队时,金龙狂舞,群狮献瑞,人群欢呼。两名圣女接过圣土,双手送交湖南省政协原主席、湖南省九嶷山舜帝陵基金会理事长王克英先生,王克英将凤簋传交给永州市委书记曾庆炎,曾庆炎又传交给当地文化名人郑国栋和全国十大孝星之一的欧阳名友和优秀少先队员代表文英姿。最后,满载虞舜圣土和全国人民深情厚谊的凤簋被护送到九嶷山舜帝陵永久安放,圣土归陵。详情有《凤簋圣土碑记》为记。
舜帝长眠九嶷山,九嶷山成了舜文化藏精之所。位于中国湖南省九嶷山的舜帝陵,从古至今都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问祖,传承文明的圣地。举办“舜帝文化万里行”这样长距离、大跨度的文化之旅活动,其意义在于尊祖爱国,传承文明,实现“民德归厚”的诗性信仰,光大和谐社会的时代精神,达到“凝聚人心,促进发展”之目的。